案例展示

“积分落户制”能否实现其政策目标?——基于广州、东莞和北京的调研

发布时间: 2021-12-17 访问计数:

案例摘要:2014年7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现阶段户籍改革的主要目标在于两方面:一是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实现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共享,逐步剥离附着于户籍背后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利益,促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基于中心城市资源集中的现实,需要严控人口,避免突然放松户籍制度导致中心城市人口剧增、社会失序等问题。北京、广州等特大城市通过人才引进、积分落户等政策进一步降低落户门槛,进行户籍改革。广州市作为广东省省会和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窗口,吸纳了大量省内外外来人口,广州市于2011年正式实行积分入户政策,为了保持政策持续性,随着实际情况不断变更指标分值,入户人数不断增长。与广州市相比,东莞市的落户细则指标更加丰富,侧重技能型人才的落户,但自政策实施以来,东莞市的落户数一直不太理想,外籍人员入户积极性不高。北京市的积分落户指标体系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现阶段发展需要进行设计,政策整体框架可以概括为4+2+7;,即4个资格条件:持有北京市居住证、在法定退休年龄以下、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7年、无刑事犯罪记录的人员;2项基础指标: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7项导向指标:包括教育背景、职住区域、创新创业能力、纳税、年龄、荣誉表彰、守法记录等方面。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广州、东莞、北京呈现出有差异的流动人口集聚状态,三地根据自身对于流动人口管理的需要,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措施。不可否认的是,现行户籍制度因为附着于其背后的种种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户籍制度不仅仅需要解决城乡二元体制的弊端,还亟需回应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人口流动问题。

查看案例全文请登录中国公共管理案例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