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获奖案例分享】从运动式合作到常态化协同:一场由“涉黑” 引发的胡同停车自治

发布时间: 2021-12-17 访问计数:

A9AC

清华大学2021年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于今年4月-8月顺利举行,吸引来自全国232所院校734支队伍共2366人参加。参赛团队以“中国之治”为主题,围绕我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六大领域的生动实践开展案例选题、实地调研及案例分析报告写作。由“内蒙古航母队”创作的《从运动式合作到常态化协同:一场由“涉黑”引发的胡同停车自治》获得本次大赛硕士生组三等奖。

案例作者:

石天琼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陈 震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指导教师:

徐晓新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

停车自治;政策执行;吹哨报到;高位推动

案例简介:

北京市人民政府为解决居民停车难的问题,于2013年发布了《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首次提出由街道指导社区居委会以组建停车管理委员会的形式实现居民停车的自我管理,停车自治的政策被正式推出。由于地处北京市核心区的M胡同长期被三人违法占用并私自收取停车费用,且区相关执法部门相互扯皮,停车自治政策一直难以在M胡同得到推行。2019年,在全国“扫黑除恶”专项运动期间,M胡同被匿名举报“涉黑”,引发北京市高层领导重视并予以批示,区相关执法部门迅速和街道办事处配合,完成取证抓人、车位试画以及引入停车管理公司等事项,停车自治政策在M胡同开始得到实质性执行。然而,在政策执行初期,居民们就停车管理委员会选举、车位分配、车位定价等问题产生了极大的争议,甚至出现去社区居委会“泼粪”,围堵辱骂社区书记等过激行为。最终街道和社区通过信息公开赋予居民们参与决策的前提条件,通过议事协商给予居民们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通过制度再制定实现对居民需求的有效回应,构建了参与型的政策执行体制。最终,停车自治政策在M胡同得以顺利执行,并且以此为切口,为M胡同多元主体合作治理格局的形成带来契机。

调研与写作历程:

在实地调研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我国政策过程的独特性,也感受到了公共政策理论本土化任务的紧迫性。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带来了我国政策执行的丰富样态,这种本土化的“富矿”亟待我们挖掘。国外经典的政策理论模型为我们开展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其产生于西方政治社会背景下,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的政策现象分析。因此,结合我国的经济社会条件和政策过程特征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十分重要,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完全拿来主义”带来的“水土不服”,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这也提醒我们,作为公共管理领域的青年力量,要具有学术批判精神,做学术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输出”过程,更是一个反思的过程。

参赛感悟:

十分感谢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的主办单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为我们提供了展示风采的平台和互相学习的机会。在此次大赛中,评审老师们的点评不仅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公共管理领域的优秀同侪带来的压力。我认为公共管理领域传递给我们最核心的价值是“公心”,作为公民,我们要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贡献力量,作为公管人,我们要为推动研究领域的发展尽心尽力,今后我们会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最后,祝案例分析大赛越办越好!

6326

“内蒙古航母队”参加决赛

供稿:内蒙古航母队

编辑发布:案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