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信息

目录

【获奖案例分享】围猎与反围猎:城中村拆迁中“一颗印”文物建筑的逃出生天记

发布时间: 2021-12-16 访问计数:

清华大学2021年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于今年4月-8月顺利举行,吸引来自全国232所院校734支队伍共2366人参加。参赛团队以“中国之治”为主题,围绕我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六大领域的生动实践开展案例选题、实地调研及案例分析报告写作。由“苍穹法则”团队创作的《围猎与反围猎:城中村拆迁中“一颗印”文物建筑的逃出生天记》获得本次大赛本科生组二等奖。

案例作者:

李婕妤 (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马禹嫚 (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梁文慈 (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黄荣堃 (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指导教师:

陈  然(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讲师、云南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办公室主任、MPA办公室教学秘书)

关键词:

城市改造;文物保护;政策网络;三圈理论

案例简介: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社会对于文物的保护意识不断提升,城市改造与文物保护的平衡难题随之出现。作为N省A市 “一颗印” 古建筑的230号老宅同样遭遇了困境:在长达十多年拉锯战中,这栋老房子几度风雨飘摇。但2020年,它却奇迹般地因一场直播从拆迁对象变为“不可移动文物”,背后多方博弈和互动,值得深入发掘。本案例采用文本分析、访谈、问卷与追踪调查等方法梳理出H村拆迁曲折的过程。同时,基于政策网络与三圈理论,本文探究了政策网络中各方利益主体对三个圈层的推动作用,为平衡城中村改造与文物保护提供经验。

调研与写作历程:

回想起撰写案例报告的日子,一切都历历在目。案例写作是一边思考一边探索的过程,我们虽感到压力不小但也乐在其中,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写作心得:

第一,善于观察,多点思考。对身边的人与事多观察,对习以为常的事多思考,有助于积累素材,“一颗印” 这个案例就源于我们团队成员的素材积累。

第二,选题准确,贴近实际。在选题时须做到准确、得当,不可太过空泛。另外,选题既要符合理论发展趋势,又要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团队的选题在考虑政策网络理论与三圈理论的结合创新时,也将案例呈现的矛盾——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的矛盾反映出来。

第三,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清晰了,才能对文章的总体有较好的把握。案例写作的结构合理方能突出文章重点,准确呈现文章主题。

第四,真实客观,用词得当。在进行案例写作时,语句要通顺,意思表达要完整,语言要生动、引人入胜,不可太过于死板。案例写作力求真实客观,避免掺杂个人情感。

24A5E

35712

“苍穹法则”团队实地调研老宅

在调研方面,我们总结出在不同阶段应关注的一些事项。为了成功完成调研,在调研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尽可能搜索收集有关调研对象的信息;制定调研计划时间表和调研提纲。在调研中,要亲切礼貌,注意沟通技巧,提问时要循序渐进,注意关心受访者情绪。在调研后,要及时分类整理调研所得的各项资料,以便第一时间发现调研不足之处,也为后期的案例分析做好准备。

参赛感悟:

清华大学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作为国内公共政策领域的大型赛事之一,每年都有众多学子参与其中,今年我们团队有幸能够顺利从初赛冲入复赛和决赛,最终取得了意料之外的好成绩。从报名之初,我们的心态一直都是“尽全力,不论结果”。 进入复赛,我们庆幸不已,还相互鼓励:“已经进入复赛了,再努力一下,万一有更好的结果呢 ” 。结果很幸运,我们脱颖而出,进入了16强,入围决赛。其实无论拿到什么名次,我们都已经突破了自己。然而,“努力的人总是很幸运的”,最终我们在决赛中荣获二等奖。一路上磕磕绊绊走来,有无奈与恐惧,有开心与期待,也有意外惊喜与收获。

“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的对之凝神思索,它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这是我们队名的来源,也是我们的目标,我们会时刻铭记。对案例思辨的过程,是我们从书斋走向世界的过程。我们无数次对自己发问,还有别的办法吗?如果我去做,我会怎么做呢?作为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有可能会成为未来公共政策的执行者乃至制定者,这样的思辨是很有必要的。

此次参赛,我们认识了许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从他们的案例与发言中也学习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期待有机会再次参加这项赛事。

8D4A

“苍穹法则”团队参加决赛

供稿:“苍穹法则”团队

编辑发布:案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