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信息

清华大学2025年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报名通知

发布时间: 2025-04-28 访问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指出,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强调要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案例是将实践问题理论化、系统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研究与教学、自主与合作融通的重要载体,案例教学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升高层次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新时代加快推动中国特色案例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教育价值、时代价值和世界价值。

清华大学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创始于2012年,2016年首次面向全国高校本科生举办,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全国性学生竞赛。九年来共吸引全国700多所高校的5000多支队伍18000余名同学参赛,参赛规模屡创新高,显著提升了参赛同学的理论运用、调查研究能力,助力我国高层次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

时值清华大学成立114周年之际,2025年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正式启动,诚邀全国高校学子共襄盛举。

一、比赛方式

全国高校在读的全日制本科生、学术硕士生及学术博士生均可报名。参赛选手以团队为单位自主选题,通过搜集资料、调查研究等方式对案例进行描述和分析,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政策建议或解决方案。

二、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三、选题范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根本遵循。大赛要求参赛团队回应时代关切,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围绕经济现代化、科技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制度与治理现代化、生态系统现代化五个方面开展选题。选题需突出国家重大的改革前沿、中国特色的治理创新或者最佳实践,题目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示范性。

四、大赛流程

(一)报名事项

1.报名时间:

430-528

2.报名方式:

参赛团队请通过在线平台(competition.sppm.tsinghua.edu.cn)注册登录并填写完整信息。

3.组队方式:

参赛同学自行组队,每支队伍1-4,推选1担任队长。每人仅限参与一支队伍,可以有指导老师。允许跨校跨年级组队(本硕博可以混合组队)

(二)比赛流程

时间段

活动内容

关键时间

430日——528

组队报名,提交选题报告

528日中午12时报名截止

529日——612

选题报告评审

613日公布复赛入围名单

613日——720

案例分析报告提交

720日中午12时案例分析报告提交截止

721日——84

案例分析报告评审

85日公布决赛名单

816-17

决赛现场答辩,举行颁奖仪式

决赛并举行颁奖仪式

(三)写作要求

1.案例分析报告应注重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融入思政元素挖掘案例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意义。

2.选题报告细则详见附件。

3.案例分析报告细则详见附件。

五、奖项设置

大赛设一等奖1个,奖金为人民币5000元;二等奖2个,奖金为人民币3000元;三等奖3个,奖金为人民币1000元。其余入围决赛队伍获得优秀奖。大赛设立最佳队员奖:一等奖二等奖每队2名、三等奖每队1名。

优秀案例有机会入选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案例库,服务于全国公共管理教育与实践;案例作者根据案例中心相关管理规定获得案例入库稿酬及案例收录证书。

六、注意事项

(一)提交案例要求为原创调研案例,参赛队伍不得抄袭、虚报、谎报,不得以曾取得其他学术竞赛奖项、入选其他案例库,或同期报名其他学术竞赛的案例参赛。

(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同时举办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中文赛场)和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英文赛场)。每位选手仅可选择其中一场参赛。

(三)以上情况如有违反,经查实,将立即取消参赛队伍或队员的比赛资格。

七、联系方式

1.请关注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网站case.sppm.tsinghua.edu.cn、微信公众号和赛事交流QQ群,获取最新信息。

QQ 1群:527299364  

QQ 2群:465914610

2.联系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案例中心 周老师

电话:010-62788958

邮箱:casecenter@tsinghua.edu.cn

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介绍

200010月清华大学顺应国家发展需要,在21世纪发展研究院和公共管理系的基础上,在国内率先成立公共管理学院。学院在2003年全国首批获得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授权;在2013年全国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评估名列第二名,其中学术声誉和科学研究名列第一;在2017年全国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评估中结果为A+2018年在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获评A+。学院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有博士授权点和硕士授权点,以及公共管理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学科方向的设置和布局接轨国际学科前沿,密切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形成了跨学科、国际化、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设立了学术型硕士、博士,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和本科辅修等中文教学项目,国际发展硕士(MID)、国际公共管理硕士(IMPA)、国际发展与治理硕士(MIDG)、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双硕士(MPP-SDG)、“一带一路”国际公共管理硕士(IMPA-BRI)、“未来领袖”国际公共管理硕士(IMPA-FL)等英文教学项目,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2013MPA项目成为美国之外全国首例通过公共管理院校联合会(NASPAA)国际认证的公共管理硕士项目。20228MPA项目成为中国首个完成NASPAA第二轮国际认证的MPA教育项目。

公共管理博士学位教育致力于培养开阔学术视野、扎实理论基础和完备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研究方法、有志于从事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的高水平学者。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教育致力于培养掌握现代国际国内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理论与方法,从事国际国内公共事务工作的高级专业应用型人才。

九、中国公共管理案中心介绍

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China Case Center for Public Policy & Management,简称CCCPPM)成立于2004年,作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学、科研和培训工作的支撑机构,专业从事中英文案例、多媒体案例开发和案例库建设,推动案例教学在全国公共管理教育项目中的广泛应用,服务于中国公共管理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主要职责是扎根中国大地深挖实践“富矿”,开发具有时效性、本土性和典型性的高质量教学案例,建设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案例体系;举办清华大学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激发国内外高校大学生关注实践问题开发案例,讲好中国故事和总结全球治理经验;持续举办全国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师资培训活动,推动全国高校、党校、干部学院授课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典型案例在全国范围的扩散学习与推广应用。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2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