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信息

目录

清华公管学院案例中心赴大余丫山调研乡村振兴及文旅产业发展实践

发布时间: 2021-10-04 访问计数:

7月11日至13日,为深入了解后脱贫时代的乡村振兴实践经验,推进文旅产业发展案例研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主任慕玲,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助理教授胡振通,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郭栋博士,案例中心研究助理谢梦雨一行赴江西省大余县开展案例调研,并与大余县主要领导和企业家代表进行座谈。

12日上午,调研组先后实地考察了丫山的卧龙谷、A哆森林、道源书院、大龙山生态酒店等文旅设施。大余县委书记廖永平,县委副书记、县长韩相云,县委常委、副县长马永根等领导会见了调研组一行,并就大余县文旅产业发展、产业规划、乡村建设等进行了充分交流。章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向阳就丫山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旅产业情况进行全面介绍。基于“旅游+”多元业态融合创新,大余依托旅游开发、旅游企业和电子商务,推动当地旅游业从“走马观花”走向度假休闲,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形成旅游产业发展成果共建、共赢、共享的新局面,实现政府大力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村民宜居兴业的有机结合。

调研组与廖永平书记交流

12日下午,调研组前往A哆乡村及农商街深入调研,实地了解丫山在开发过程中如何通过制度建设及机制设计盘活当地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为提高村民收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丫山与所在的大龙山村两委共同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和农商街民宿旅游新模式,鼓励、引导、扶持村民改造升级自有房屋、参与景区建设,引导贫困户就业、推动贫困户创业,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改变了村容村貌,而且使群众充分享受文旅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激发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A哆乡村集生态乡村观光、欢乐乡村体验、趣味农业科普、农村健康运动等多元素于一体,在乡村文旅建设上体现和传承了历史悠久的中华农耕文明。

调研组在农商街了解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情况

13日上午,调研组前往大龙山村部分村组进行实地考察,并参观了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大余丫山通过建设“三级受益”减贫模式和三产融合的富民乡村产业,充分带动农民就近就业、参与经营,实现村民变员工、员工变股东、股东变老板的身份转换,形成一产增效、二产升级、三产繁荣的发展思路,有效增加农民耕地外收入,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就业,让乡村充满了生机活力。

13日下午,调研组与大余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刘裕裕,县委常委、副县长马永根,县文旅局副主任科员王东风,章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向阳、总经理韩磊等县领导及企业家代表开展座谈,深入了解大余县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发展的创新做法和未来规划。刘裕裕介绍,大余县被称为“世界钨都”,经过多年高强度开采钨矿资源枯竭,近年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民生转型,以生态为本,文化为根,探索出了一条经济转型发展、“青山绿水变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致富之路。目前大余县委县政府以新发展理念激发全域旅游发展新动力,构建全要素配套、全产业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旅游+”整体战略。这次调研对于推进大余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发展具有很大帮助,希望继续加强与清华公管学院的联系,进一步探讨总结丫山模式的经验做法。

调研组实地考察丫山文旅设施

调研组对丫山的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旅融合产生的生机活力表示赞叹,在座谈中研讨交流了看法。慕玲认为,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大余丫山的创新实践超越了传统的旅游扶贫模式,深度实现了产业和文化的高度融合,坚持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很多特色做法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其一,为村民搭建扶贫富农平台,采用众筹形式引导村民入股景区周边产业,优先吸纳当地贫困户参与景区建设,全面盘活乡村劳动力;其二,创新提供技能培训和演出场务等工作机会,通过设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村民学习才艺可获得额外收入。“网红保安”刘庭波掌握萨克斯、笛、箫等近十种乐器,充分发挥民众的艺术创造能力;其三,注重多业态和原生态的有机结合,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户外越野、山地运动、老年康养等不同特色的度假服务,同时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保护好乡村原生态旅游环境。大余县不断激活生态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实现融合发展,以村民为主体,将村民的内生动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生产力、幸福力,这些经验值得深度挖掘和推广。

胡振通认为,丫山的乡村振兴实践契合了中央的政策要求,走在了政策的最前沿,成效显著,经验丰富。首先,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视角看,丫山属于一个乡村振兴的典型示范。丫山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五大目标”,稳步推进“五大振兴”,准确把握并体现了乡村振兴中对乡村的“三大功能定位”,即充分发挥乡村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特有功能。其次,从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的视角看,丫山可以提炼丰富的经验。丫山通过多主体参与,建立了紧密且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多向度融合,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通过多要素集成,促进了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的优化配置;通过多功能开发,实现了乡村的多元价值。最后,从激发内生动力的视角看,丫山做了十分有益的探索。丫山通过产业赋能、就业赋能、艺术赋能、改革赋能、创意赋能等方式,从增收致富和精神文化两大层面,激发了农民潜在的创造力,增强了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参与感,进而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崭新形象。

调研组与大余县政企领导座谈

丫山的开发,是大余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推进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大余县正在着力发展以乡村旅游为重点的全域旅游,努力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基地,获评“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名县”“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中国候鸟旅居小城”“全国文明城市”等。通过此次调研,调研组详细了解了大余县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和文旅产业的发展经验,为后续案例开发和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