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2022年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决赛于8月20日云上举行,参赛团队以“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为主题,围绕我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六大领域的生动实践开展案例选题、案例调研及案例分析报告撰写。
本次大赛从初赛到决赛历时四个月,共吸引全国248所院校697支队伍共2367人报名参加。硕士生组比赛吸引了115所高校205支队伍共计674人报名,其中78支队伍的选题报告通过初赛,最终提交69份案例分析报告。本科生组比赛吸引了208所院校492支队伍共1693人报名,其中100支队伍的选题报告通过初赛,最终提交83份案例分析报告。经过专业评审,共有14支本科生队伍和14支硕士生队伍获得决赛资格。
参赛团队调研风采
本科生组决赛
本科生组评委(从左至右:刘求实、孟延春、张楠)
本科生组决赛于8月20日上午举行。评委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孟延春副教授、刘求实副教授、张楠副教授担任。14支本科生队伍围绕乡村振兴、农村义务教育变革、城市精细化治理、智慧养老、网格化管理、政企合作、慈善公益和基层减负等社会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精彩展示和深入分析,并结合前期调研经验回答了三位评委提出的问题。
本科生组参赛选手比赛画面
硕士生组决赛
硕士生组评委(从左至右:殷成志、王亚华、鄢一龙)
硕士生组决赛于8月20日下午举行。评委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王亚华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殷成志副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鄢一龙副教授担任。14支硕士生队伍围绕老旧小区改造、林票制试点、乡村振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暴雨中的救命文档、基层政策企业家、人工耳蜗政策等热点问题进行现场展示和深入分析,凭借所学理论知识回应了评委老师的提问。
硕士生组参赛选手比赛画面
云上颁奖典礼
云上颁奖典礼于8月20日晚举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彭宗超教授,院长助理、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主任慕玲老师和副主任张允老师线下出席颁奖典礼。本科生组决赛评委孟延春副教授、刘求实副教授、张楠副教授和硕士生组评委王亚华教授、殷成志副教授、鄢一龙副教授线上出席颁奖典礼。
颁奖仪式线下现场(从左至右:张允、彭宗超、慕玲)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主任慕玲发表致辞。她首先介绍了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的发展历程以及自2016年以来举办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的情况。她指出,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要求以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重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这正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同时,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的内外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次大赛希望动员国内外的本科生、硕士生从具体案例入手,运用公共管理专业知识深度剖析全国各地的鲜活实践,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脚踏实地,坚持创新引领,增强青年学子的使命感责任感,全面提升青年学子的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全面提升青年学子服务国家的能力。
慕玲主任致辞
孟延春副教授、刘求实副教授和张楠副教授分别对本科生组的决赛进行了点评。孟延春副教授指出,本科生组14支团队选题紧扣时代脉搏和国家发展战略,选题中的乡村振兴、城乡治理、产业发展、共同富裕、义务教育等主题,都是国家迫切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从选题空间分布来看,本科生组决赛队伍的选题覆盖8个省和直辖市,反映出东中西发展的状况。同时在决赛中,同学们表现出了很好的学术素养,具备灵活的理论应用能力,每个小组都很好地选用了相应的理论框架对案例进行分析,并且能够比较快速回应评委们提出的问题。整场比赛中,同学们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活力,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希望和坚实基础。
刘求实副教授在点评中提到,参赛队伍的案例选题很精彩,反映了同学们对国家发展的前沿问题和转型中深刻矛盾的思考。同学们也有很高的学术敏感度,如能针对脱贫过程中的空心化、教育减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乡村振兴中的一些现实问题总结出相应的观点,构建出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分析框架。此外,有的团队还对理论作了进一步拓展,对案例的一般性和可推广性进行了探讨,这也是案例研究和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总体而言,本科生组决赛队伍的展示都很精彩,愿大家借助案例大赛这个机会与公共政策结缘,热切期待大家未来投入到中国公共管理事业之中。
张楠副教授在点评中指出,同学们在案例的写作、分析、讨论和展示过程中已经有很大收获,可以看出同学们期望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是发现问题,14支团队都非常好地完成了发现问题的工作。非常感谢,也很感动大家深入基层收集资料,为我们带来了图片、视频和声情并茂的讲述,案例的故事性非常突出。其次,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同学们也尝试分析问题,运用相应框架和理论进行“麻雀解剖”。但不可避免的是,有些案例是当下时间点的切片,希望大家能根据老师们提的建议持续关注案例的发展。最后,虽然案例大赛已结束,但大家与案例的结缘还有很多可能,大家可以持续关注这些案例是否能进入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或其他院校的课程上。此外,也鼓励同学们在参与比赛之外,把案例反馈给案例发生地和当地公共管理者,推动案例中的建议在实践中生根,以观测政策建议产生的效果。希望未来在公共管理期刊上能看到这些案例种子长成的大树,看到更多知识贡献的作品。
本科生组评委线上点评
王亚华教授、殷成志副教授和鄢一龙副教授对硕士生组的决赛进行了点评。殷成志副教授认为参赛团队的选题能够聚焦于我国公共政策的相关前沿问题。从进入决赛的14支队伍的选题分布上看,除了生态文明、社会保障、教育政策、产业政策、应急管理的相关选题,共有8个案例选题围绕刚刚设立的新学科方向——城乡公共治理。这次比赛中,参赛同学能够运用经典理论和多样化的案例分析方法,并将其运用于实践前沿问题的分析。希望将来能够运用多样化的案例展示手段,在比赛中实现尽可能多的组员参与。此次大赛为所有参赛同学提供了知行合一的广阔舞台,成为难忘和宝贵的经历。
鄢一龙副教授在点评时分享了自己对案例大赛的理解——什么是好的案例。首先是“以小见大”,即从小故事背后看到大时代,从案例背后能观察到时代发生的巨变,案例成为对历史的记录。第二是“以浅见深”,案例的结构清楚、有趣,在吸引人的同时还体现背后的学理。第三是“由疑见悟”,好的案例需要看到背后的矛盾和冲突,然后再把背后的疑团解开。案例教学的一个特点是通过引导同学们的疑问,帮助其找到答案。
王亚华教授在总结点评中指出,作为案例大赛的评委,他能感受到同学们为了案例大赛所付出的辛苦和巨大努力,能感知到大家现场光芒背后的汗水、指导老师的不易。对于进一步提高案例开发水平,他提出三点建议:首先是案例选题上要多下功夫,新颖有趣,反映前沿热点,找到有价值的案例,让案例有厚度、有嚼头。第二是在开发案例中明确案例的定位,通常将案例分为四类:最佳实践型、探索前沿型、展现过程型、揭示困境型,往往最适合参赛的是揭示困境型融合最佳实践型的案例,在案例开发中要明确自己案例的亮点和定位,想清楚案例的特殊性,以及剥离特殊性之后的一般性。第三希望大家有机会继续接受公共管理专业训练,能用更加广泛多元的理论作案例分析,提高理论应用的契合度。
硕士生组评委线上点评
随后,院长助理、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主任慕玲老师宣布本科生组三、二、一等奖获奖团队及每队表现优异的两位选手。经过精彩激烈的角逐,来自南开大学的“南开谷爱凌”团队荣获本科生组一等奖。来自山东师范大学、江苏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和南开大学的“永不熄灭的火塘”、四川大学的“颐养天年”团队荣获本科生组二等奖。来自山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的“万里追梦人”、四川大学的“得田独厚”、浙江大学的“共富路上赶路人”团队荣获本科生组三等奖。其它进入决赛的团队全部获得优秀奖。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彭宗超教授宣布硕士生组三、二、一等奖获奖团队及每队表现优异的两位选手。经过精彩激烈的角逐,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知·行”团队荣获硕士生组一等奖。来自云南大学的“马到成功队”、西安交通大学的“比不过就加入我们队”团队荣获硕士生组二等奖。来自福建农林大学、清华大学的“并肩于雪山之巅队”、中国人民大学“有头脑和很高兴队”、云南大学的“老孔雀”团队荣获硕士生组三等奖。其它进入决赛的团队全部获得优秀奖。
最后,彭宗超教授致辞,他首先向经过四个月紧张调研、认真写作、决赛激烈角逐的获奖队伍表示热烈祝贺,向付出辛勤努力的指导老师、评委老师表示感谢!他指出,案例中心多年来举办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目前案例分析大赛已获得国内外高校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通过案例大赛的激烈竞争机制,还为学院选拔了一批优秀生源和优质案例,现已成为国内外公共管理领域的品牌学生竞赛!本次大赛以“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为主题意义非凡。当前我国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为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本次大赛的很多案例分析报告,均突出了国家重大的改革前沿、中国特色的治理创新,或者是全国最佳创新实践,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引领性和示范性,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殷切希望!
党委书记彭宗超教授致辞
颁奖环节最后,本、硕一等奖获奖团队依次发表获奖感言。本科生组一等奖团队成员邢宇馨、李抒凌、白晶、冯静怡回顾了参赛过程中打破学科壁垒的不易,表达了对清华大学、指导老师和母校南开大学的感谢。他们表示通过案例大赛,发现了社会学与公共管理学的异曲同工之妙。未来,他们希望保持学科情怀,继续发挥案例对现实的指导作用,让来自田野的案例回馈田野。
本科生组一等奖获奖团队发表获奖感言
硕士生组一等奖团队成员姚孟佳、梁湛熙、彭晓清和彭翰宇依次发言。同学们回味了实地调研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和点点滴滴,表达了对指导老师、前辈师兄、调研对象和团队成员的诚挚感谢,并表示之后会消化吸收评委老师们的意见,对案例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他们也希望能够继续扎根政府“众包”实践,为实现全民参与的城市治理贡献力量,并期待能够有机会进入清华园继续深造!
硕士生组一等奖获奖团队发表获奖感言
案例大赛决赛云合影
最后,清华大学2022年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圆满落幕。赛程历时四个月,参赛同学们从自己感兴趣的公共管理问题入手,学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尝试运用公共管理专业知识深度剖析全国各地的生动实践。大赛在培养同学们的问题意识、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的同时也全面提升了同学们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能力和担当。清华大学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于2016年首次举办,面向全国高校本科生、硕士生开放报名,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全国知名的学生竞赛。2018年在举办中文案例大赛的同时,首次开辟英文赛场举办清华大学全球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七年来共吸引中国、美国、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瑞士、韩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等海内外600多所高校的4160支队伍15516人报名,参赛学校、队伍及人数逐年扩大,国内外影响力与日俱增,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公共管理领域中的学生竞赛。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同学们关注和参与本项赛事,共同为推动中国公共政策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做出积极的贡献。
清华大学2022年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决赛获奖名单
本科生组 |
案例分析报告名称 |
学校 |
团队名称 |
团队成员 |
指导老师 |
一等奖 |
“政政得负”?“政策网络”何以破后冬奥时代冰雪小镇民宿发展之冰——以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为例 |
南开大学 |
南开谷爱凌 |
邢宇馨、李抒凌、白晶、冯静怡 |
翟磊 |
二等奖 |
永不熄灭的火塘——乡村振兴视域下百年老寨的嬗变与新生 |
山东师范大学、江苏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 |
永不熄灭的火塘 |
陈佳进、崔镇宇、陈昭霖、任鑫露 |
万筠、王玉龙、郭高晶 |
提“智”增“量”到“智”取所需:智慧化养老服务何以实现供需对接?——以成都市武侯区为例 |
四川大学 |
颐养天年队 |
杨丽琛、章烨、梁洛铭、周璇宇 |
衡霞 |
三等奖 |
“茧已破、蝶难变”:如何破解“双减”落地后农村义务教育变革失序之困? |
山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 |
万里追梦人队 |
张心路、林婧淇、韩晓轩、程安乐 |
万筠、骆苗、刘伟红、战建华 |
斑斓田园梦,深陷囹圄中:乡村农旅融合产业何以破除多主体冲突之困?——以成都福洪镇“我的田园”项目为例 |
四川大学 |
得田独厚 |
贾子涵、牟芳娇、王谌诗棋、金珂安 |
张伟、姚树荣 |
乡村振兴发展专员如何激活乡村精准治理——以杭州市余杭区“农村职业经理人”试点为例 |
浙江大学 |
共富路上赶路人 |
周凌宇、秦子懿、何思怡、陈飞宇 |
沈永东、顾昕 |
优秀奖(随机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
“这一代”要发展,“下一代”谁来管?——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省高寨村政策冲突的化解之路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柠檬汽水 |
张璐洋、张雨宁、薛广涵、袁宝怡 |
陈文博 |
结构调整与功能适应:农村集体经济何以从“共建”到“共富”?——以成都市新津区张河果园子社区“共享农庄”为例 |
四川大学 |
流畅队 |
刘春雨、夏凡、冯城妮、李泽芳 |
李强彬 |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中小企业何以突破数字化转型困境——基于浙江省“新昌模式”的历时研究 |
浙江工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
青春不秃头 |
吴安其、吴恺嵘、夏明珠、叶金妍 |
万源星 |
砍树缘何砍掉“乌纱帽”?城市精细化治理转型下的政府决策与公民参与之失衡困局——基于广州市大规模迁移与砍伐树木事件的探析 |
中山大学 |
不过如此队 |
谢紫香、郑尹婷、范文欣、钟睿祺 |
徐淑芹 |
涓水成洋,善行四方:慈善何以助推县域共同富裕——以湖州市安吉县为例 |
厦门大学 |
星星队 |
康方沉、陈鑫莹、李嘉鑫 |
王荣宇、庄玉乙 |
当“新网格”碰上“旧制度”:网格化管理在地化何以辟乡村治理新局? ——以河南省G镇网格化制度运作为例 |
北京师范大学 |
乡镇网格化管理的制度本地化政策调研队 |
韩析正、白昊天、刘博研、彭子洋 |
叶颖 |
小奶牛“哞”大幸福——“制度控制-政策动员”视角下政企农合作行动者网络转译偏差及其纠正分析 |
云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看奶牛生钱钱队 |
张星驰、李钿、张立宇、高恬 |
陈然 |
轻装策马减负路,苍南何以驭长风——委托代理视角下浙江苍南基层减负的经验性考察 |
中国矿业大学 |
减“负”亦增“福” |
朱文婕、谷世佳、周冰、官晓梅 |
余孝东 |
硕士生组 |
案例分析报告名称 |
学校 |
团队名称 |
团队成员 |
指导老师 |
一等奖 |
乘众人之力 成众人之事——禅城如何以众包之“桨”划动城市治理之“舟”? |
华南理工大学 |
知·行 |
姚孟佳、彭晓清、彭翰宇、梁湛熙 |
刘红波 |
二等奖 |
难以走出无声的世界——人工耳蜗助残政策的“应然”与“实然”之殇 |
云南大学 |
马到成功队 |
杨景行、李圆媛、杨抒悦、王琼 |
马桑 |
暴雨灾害中的无名氏传记:公众如何参与应急响应又如何持续?——以7·20郑州暴雨中的“救命文档”为例 |
西安交通大学 |
比不过就加入我们队 |
高功成、孙立双、许宁、何俊涛 |
马竞 |
三等奖 |
林票何以点绿“成金”敲开“两山”之门?—基于三明市林票制试点情况的思考 |
福建农林大学、清华大学 |
并肩于雪山之巅队 |
颜燕芬、潘楚元、朱翔、林金柱 |
林丽梅、苏时鹏 |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组两会如何解决乡村矛盾?——以内蒙古树林召镇林原村为例 |
中国人民大学 |
有头脑和很高兴 |
胡珺祎、蔡欣 |
周立、马荟 |
绿孔雀逼停大坝:“草根胜利”的偶然与必然 |
云南大学 |
老孔雀队 |
张杨、普煜、马浩 |
马桑 |
优秀奖(随机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
从上下推诿到压力共担:政策执行责任共同体何以形成?——以成都市H县A街道老旧小区改造政策执行过程为例 |
四川大学 |
绝地求生队 |
黄源源、张承文、潘越、陈雨欣 |
刘锐 |
从“意见参与”到“行动推进”:专家推动天津市老楼加装电梯的故事 |
南开大学 |
回家的诱惑之品如的电梯队 |
刘耀泽、郭芮彤、王茜茜、何平转 |
锁利铭 |
强拧的瓜甜不甜?——基于云南省“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行动”政策执行过程的观察 |
云南大学 |
幸运小队 |
李思贤、周强、陈波 |
罗红霞 |
重庆市雨棚整治:鱼与熊掌何以得兼?——以治理工具弥合价值冲突的“适应性执行”探索 |
重庆科技学院 |
星火队 |
杨谨萍、唐诗凡、周梅、罗炼 |
胡宪君、张磊 |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新“药方”——南京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形成及其变革之路 |
中国药科大学、河南师范大学 |
棒棒糖一队 |
崔秀娟、费正洋、杜奕欣 |
唐文熙 |
“双减”理想如何照进现实? --基于济南市C区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 |
山东师范大学 |
“双减”加油队 |
张圣雅、孟李君、李芸慧、于淑琦 |
刘伟红 |
从“富民速度”到“客商逃逸”:产业承接背景下营商环境“反梯度”困境与破解 |
云南大学 |
马街反梯度兰博王 |
郭昒昕、丁晓文、曹爽 |
罗红霞 |
“空心村”呼唤“实心人”:基层政策企业家如何作用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福建省稻田村为例 |
厦门大学 |
厦一队 |
舒文、马峥嵘、林艳秋、皮丽敏 |
周茜 |